欢迎,您来到bet365足球 !
用户名: 密码: 日文版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 环境宣传教育

宣教中心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开展“美丽中国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第四期主题沙龙活动

2018-07-10

2018年6月29日,由宣教中心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开展的“美丽中国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第四期主题沙龙活动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举行。本次活动以“塑造公众信心 谱写核能共识”为主题,重点围绕核电行业在《核安全法》实施以来,在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开展相关讨论,为加速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工作,增强涉核项目公信力,破解涉核类“邻避效应”凝心聚力。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教授房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理学院副教授谭爽、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生态环境智库副主任芦珊参加了本次沙龙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公众沟通处处长文剑波、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文化中心副主任左跃、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公共关系专责韩品品、《中国核电》杂志社主任王丹等领导和嘉宾参加讨论。

会上,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以“新时代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的对策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主题做演讲。贾峰主任在演讲中分析了由涉核项目引发邻避效应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并就如何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有效预防和化解核电邻避效应提出了相关建议,提出化解核电项目邻避需要“德先生、赛先生、劳先生”,即公众有权利参与决策、政府和核电投资者有义务进行科学引导、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均要在法治框架下。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完善核安全法规配套措施办法,让核工业决策清晰、开放、透明;二是加强核能知识科普,提高全社会认可度;三是规范化做好信息披露,推动核项目获取公众信任;四是完善涉核舆论宣传导向,通过专家、政府、环保组织等不同媒介建立一套全面的沟通策略;五是建立常态化公众沟通机制,将公众参与落实到项目全生命周期中。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教授房超以“涉核不实信息的研究:定量的角度”为题,在主题演讲中从定量角度分析了涉核不实信息的编造方式、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房超指出,当有突发涉核舆情时,可以通过缩短谣言传播时间,控制传播范围到一定程度等方式来降低公众受不实信息影响的程度;但要想从根本上瓦解谣言,还需要依靠专家解读等宣传科普,使公众具备抵御不实信息的知识储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理学院副教授谭爽在主题演讲中梳理分析了“涉核邻避”发展演化的整个生命周期。她指出,把控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风险点,对于防控“涉核邻避”演化为“涉核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次危机事件后的经验总结发现,提升公众对涉核设施安全性、低风险、收益性的感知和认可,让公众在涉核项目决策时行使参与权,是防范与化解“涉核邻避”问题的有效方式。

沙龙最后,各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核电产业健康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环境责任与战略发展经验,并分享了企业在落实《核安全法》提出的信息公开、公众宣传和公众沟通等相关要求过程中的所取得的经验,并就一些困惑同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